◆藍天白雲多了,當然是好事,但我們絕不能因此對大氣污染防治掉以輕心,應該像中醫一樣“冬病夏治”,及早行動,對症下藥,防患於未然
  進入夏季,很多人感到頭頂的藍天多了起來,空氣質量不錯。在北京等地,一些以往不時掏出手機查看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家長們,現在帶孩子出門前基本不看PM2.5(細顆粒物)數據了。在微信、微博里,人們時不時曬藍天、曬白雲、曬朝陽、曬夕陽。
  讓人心曠神怡的藍天白雲多了,當然是好事,但我們絕不能因此對大氣污染防治掉以輕心,應該像中醫一樣“冬病夏治”,及早行動,對症下藥,防患於未然。
  最近藍天比較多,這既是“人努力”的結果,也和“天幫忙”密不可分。去年9月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發佈實施以來,各地、各部門緊鑼密鼓調結構、壓煤炭、治污染,取得初步成效。環保部公佈的今年1—5月監測數據顯示,首批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的74個城市中,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.5%,京津冀地區13個重點城市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.6%。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,再加上進入夏季後雨水較多,大氣擴散條件明顯改善,導致不少地區近期頻現藍天。
  污染物排放量和氣象條件,是決定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,有人將二者稱為“元凶”和“幫凶”。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些,我們會發現:這兩個方面的情況,都不容樂觀。
 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,而煤炭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粉塵等,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。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,我國煤炭消費量可能在2020年達到峰值47.6億噸,比2013年的消費量還要增加12億噸。這就意味著,如果產業結構調整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不能儘快取得突破,我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很可能將長期居高不下。“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”,經年累月落下的大病,要想短期內治愈去根,絕非易事。
  再看氣象條件。今年2月和去年1月,由於冷空氣勢力偏弱,風力較小,出現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靜穩天氣,我國中東部地區遭遇大範圍嚴重霧霾。隨著全球氣候變化,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,類似的不利天氣過程,估計在秋冬季節仍然會不時襲來。
  實際上,夏季也會遭遇惱人的灰霾。例如,7月3日和4日,北京、石家莊等地處於低壓系統控制下,濕度較大,擴散條件不利,出現灰濛蒙的重度污染天。
  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雖然近期藍天有所增多、霾天有所減少,但各級政府和企業防治污染的決心與力度絕不能減弱。只有及早行動,對症下藥,扶正祛邪,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,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實施污染防治項目,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,才能逐步醫治好污染痼疾。
  同呼吸,就要共奮鬥。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既是污染的受害者,也是污染的製造者。夏季把空調溫度調高一些、離開辦公室時隨手關燈、買車時多考慮節油環保、別再“打瓶醬油也開車”……綠色環保蔚然成風,人人參與節能減排,就能集腋成裘,聚沙成塔,減少PM2.5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,在老天“不幫忙”時,留住更多的藍天和清新的空氣。
 
(編輯:SN14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f62rfec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